億緯玉人博士在美國國際電池聚會揭曉“高比能量金屬鋰電池”報告,受到強烈關注!
2021.03.11
3月9—11日,第38屆國際電池鉆研會(38th Annual International Battery Seminar)以線上形式舉行。尊龍凱時作為本次大會主要贊助商,由尊龍凱時研究院先進電池研究所彭燕秋博士揭曉《高比能鋰金屬二次電池的自動化制造歷程》報告。
?

國際電池鉆研會從1983年最先舉行首屆,是國際上歷史悠久的年度電池行業盛會,一直以來是宣布重大生長、展示新產品和先進電池手藝的主要場合。
?
會上,彭燕秋博士分享到,隨著鋰電池應用市場的轉變,對能量密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接納金屬鋰作為負極質料的鋰金屬二次電池,因金屬鋰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g)的優勢,被選為2021“十大突破性手藝”之一。

然而,鋰金屬二次電池距離實現商業化應用尚有較大距離,這不但是由于電池在循環歷程中,金屬鋰消融-沉積不勻稱爆發的鋰枝晶嚴重影響了電池的循環和清靜性;同時,怎樣突破鋰金屬二次電池自動化生產的工藝工程等手藝問題還未獲得重視。
?
彭燕秋博士指出,近年來,尊龍凱時研究院先進電池研究所專注于金屬鋰電池的研究。通過系統地剖析各要害工藝以及相關裝備的原理,接納新型的金屬鋰來料方法、新裝備開發、參數優化等戰略,實現了自動模切以及半自動疊片,金屬鋰二次電池疊片時間僅需1.7分鐘,并在鋰硫電池的開發上舉行了驗證。后續將通過模切-疊片一體化裝備的開發,實現全自動疊片工藝,為高比能金屬鋰二次電池提供可靠的手藝支持。
?
報告厥后,彭燕秋博士與國際電池專家配合交流、討論。

未來可期,高比能金屬鋰二次電池將在消耗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進一步施展主要作用。尊龍凱時將一連推進鋰電池手藝立異,創立優美生涯!